这些名字,“军”味十足!我们天生就是“一个兵”
作者:武警聊城支队 赵常浩 朱清辉
在部队有这么一群人
他们名字并不“洋气”
但却带着浓烈的“部队气息”
自出生的那一刻起
他们仿佛注定与绿色的军营结缘
长大以后
他们走过的路正如自己的名字
“军”味十足
Part1:我从小就相信我是个兵
从小学开始,每当老师念到他名字时,李兵就对部队又多了一分向往。
他经常一个人想:“或许这就是命中注定。”
他开始迷恋部队的一切,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收集各种各样的军用品,生活中也以一名“小军人”自居,邻居家当兵的孩子回来探亲,他会借过军装,穿上它在镜子前照了又照,幻想自己成为军人时的样子。
18岁刚成年,他毅然投笔从戎。刚入伍时的适应期很长,生活很苦,一些人在心里会打退堂鼓。在这个时候,李兵总会在本子上一遍遍写着自己的名字,提醒自己是个“兵”。
他意识到,“兵”这个字虽然只有少少的七笔,但要真正写好它却不容易。
也正是从那时候起,他真正狠下心来,用手上厚实的茧子,脚上厚重的沙袋去实现自己名字带来的梦想。第三年,他当上了班长,只要与“兵”有关系的奖励,“训练标兵”“内务标兵”“队列标兵”,他统统包揽。
他经常笑着说道:“我想改名‘李标兵’,以后不仅要做个‘兵’,还要做个‘标兵’!”我们相信,“标兵”的路才刚刚开始,李兵也坚信他就是这块“料”。
Part2:父辈的遗憾,今天他来实现
胡从武的父亲当年因为体检与部队擦肩而过,终身的遗憾使胡父希望“子替父补”,“从武”二字饱含着父辈对儿子最殷切的期望。
生活上,胡从武一直是尊重老兵的“三好新兵”,但在训练场上却是敢与老兵较劲的“刺头”。正如他的名字那样,他一直是训练场上叫得最响的“小老虎”。
学应急棍时,就因为班长说他动作要领掌握不熟练,他找到副班长借了教学法小册子,经常见他嘴里一边念着、一边挥舞着手上的扫把。到了会操时,队长提出选三个士官出列讲解动作要领,没想到第一个打报告的却是刚下连二个月的他。
配合着连参加过支队“示范班”的老兵都挑不出毛病的动作,胡从武整个讲解过程让战友们赞不绝口,人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充满活力的新兵。
第一次跑武装五公里,组训者把新兵单独分出来,想让他们慢慢适应。谁知胡从武却硬是要跟着老兵跑,即使途中吐脏了衣服、挎包,也依然紧紧跟在老兵身后。冲过终点时,他竟把四名老兵远远甩在身后。
凭着对军事训练的认真与执着,第一年时,他的军事素质就已远远超过同年兵。第二年,他已经可以在中队的安排下组织一些科目的训练,纠正战友的动作。中队也因此流传着一句话:“云从龙,风从虎,胡从武。”
Part3:把碧海蓝天梦扎根土地
张海军的父亲一直想让他成为一名海军,浩瀚无际的大海、劈波斩浪的巨舰、湛蓝的迷彩成了张海军小时候梦中的“常客”。梦想的光芒下,现实总会让人感觉阴差阳错。
他们并不一定天赋异禀但一定更懂得坚守心中的执着
把这份执着安放在火热的军营让它吸收养分,破土重生!
END
(本文为山东武警原创文章,转载请联系授权)
主 编:王宜海 杨一鸣
编 辑:杨 洋 石 江
校 对:刘 昊
投稿邮箱:sdwj_new@163.com
小编微信:love1396722561